4 计算机网络性能
Q: 如何提供电路级性能保障?
- 例如,音/视频应用所需的带宽保障
1. 速率
- 速率即数据率(data rate)或称数据传输速率或比特率(bit rate)
- 单位时间(秒)传输信息(比特)量
- 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
- 单位: bls(或bps)kb/s、Mb/s、Gb/s
- k=10^3、 M=10^6、 G=10^9
-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
2. 带宽
“带宽”(bandwidth)原本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,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,单位是赫兹(Hz)
网络的“带宽”通常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“最高数据率”,单位: b/s (bps)
常用的带宽单位:
- kb/s
- Mb/s
- Gb/s
- Tb/s
3. 延迟/时延(delay或latency)
Q: 分组交换为什么会发生丢包和时延?
A: 分组在路由器缓存中排队
- 分组到达速率超出输出链路容量时
- 分组排队,等待输出链路可用
四种分组延迟:
d——proc: 结点处理延迟( nodal processing delay)
- 差错检测
- 确定输出链路
- 通常<msec
d——queue: 排队延迟(queueing delay).
- 等待输出链路可用
- 取决于路由器拥塞程度
d——trans: 传输延迟(transmission delay)
- L:分组长度(bits)
- R:链路带宽(bps)
- d——trans = L/R
d——prop:传播延迟(propagation delay)
- d: 物理链路长度
- s: 信号传播速度(电路传输速度~2×10^8 m/sec)
- d——prop = d/s
排队延迟
- R:链路带宽(bps)
- L:分组长度(bits)
- a:平均分组到达速率
流量强度( traffic intensity) = La/R
- La/R~0: 平均排队延迟很小
- La/R->1: 平均排队延迟很大
- La/R>1: 超出服务能力,平均排队延迟无限大!
4. 时延带宽积
时延带宽积
=传播时延×带宽
=d——prop* R(bits)
-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
5. 分组丢失(丢包)
- 队列缓存容量有限
- 分组到达已满队列将被丢弃(即丢包)
- 丢弃分组可能由前序结点或源重发(也可能不重发)
6. 吞吐量/率
吞吐量表示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(b/s)
- 即时吞吐量: 给定时刻的速率
- 平均吞吐量: 一段时间的平均速率
瓶颈链路(bottleneck link ) :端到端路径上,限制端到端吞吐量的链路。
- 每条“连接”的端到端吞吐量:min(Rc,Rs,R/10)
- 实际网络: Rc,Rs 通常是瓶颈